尽管除了抗凝治疗之外,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经常用于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,但尚不清楚其效益危险比。
意义 尽管除了抗凝治疗之外,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经常用于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,但尚不清楚其效益危险比。
目的 在有急性肺栓塞且复发危险高的患者中,评价并比较可回收性腔静脉滤器加抗凝治疗与单用抗凝治疗,对预防肺栓塞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设计、场所和参与者 在2006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,进行了一项随机、开放标签、盲法终点试验(PREPIC2),随访6个月。出现急性症状性肺栓塞,伴有下肢静脉血栓,且至少符合1条重症标准的住院患者,被分组接受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抗凝治疗(滤器组,n=200),或没有置入滤器的单纯抗凝治疗(对照组,n=199)。患者在17家法国中心接受首次住院治疗和动态随访。
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接受全量抗凝治疗至少6个月。对随机分至滤器组的患者,置入一个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。计划置入后3个月时进行滤器回收。
主要转归和检测指标 主要疗效转归为3个月时的症状性复发性肺栓塞。次要转归为6个月时的复发性肺栓塞、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、严重出血、3个月和6个月时死亡,以及滤器并发症。
结果 在滤器组,193例患者成功置入滤器,164例尝试回收患者中的153例按照计划回收。至3个月时,复发性肺栓塞已经发生于滤器组的6例患者(3.0%,全部为致死性),以及对照组的3例患者(1.5%,2例为致死性)[应用滤器的相对危险2.00,95%可信区间(CI)为0.51~7.89,P=0.50]。6个月时的结果相似。2组之间未观察到其他转归的差异。滤器血栓形成发生于3例患者。
结论和相关性 在重度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中,与单用抗凝治疗相比,应用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加抗凝治疗,并未使第3个月时症状性复发性肺栓塞危险降低。这些结果并不支持这型滤器应用于可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。
[JAMA2015;313(16):1627-1635.doi:10.1001/jama.2015.3780]
copyright©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镜像
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-1 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2)第00160号